解决的途径仍然是源头减排,减少O3前体物向大气中排放。
地方政府组织的多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并不需要立刻做出处罚决定,可以将抽查结果移送给环境执法部门。为企业梳理存在的问题,邀请市场主体平等探讨相关问题及解决对策。
监管部门要更新思路,按照现代政府治理之道,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目前,市辖区公安分局、地税分局、工商分局均依法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地方政府可以推动环保部门与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合作,创造性地对现有数据进行挖掘,将问题企业的数据直接移送给环境执法队伍。行政权力是行政管理的灵魂。要落实好垂直管理,需要哪些顶层制度设计?宋世明:有人这样形容不成功的改革,改革前是切肤之爱,失败后是锥心之痛。
还有学者提到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饶有兴致地向记者描述了他今年上半年给某直辖市设计的环境监察垂直管理方案。2015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80.6g/m3,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年均值之首位(与河南省80.1g/m3相当),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有24个城市年均值高于北京(除去受自然沙尘影响严重的新疆和田、喀什和克城),而且均分布在北京偏南区域的河北、河南和山东3省,其中与北京西南部接壤的河北保定市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最高城市,2015年PM2.5年均值为107g/m3,高于北京33%。
鼓励环保科学工作者定期走进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环保科普知识讲解,宣传环保政策,传授简单易行的家庭环保技术方法。2015年,全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超过30天的有13个城市,北京位居7位,而其他6个城市也在北京偏南区域,包括保定、廊坊、石家庄、郑州和济南等。而NH3的问题,不仅取决于农牧业的发展和管理,也涉及到越来越多的工业NH3排放。但这一秋季重污染形成的始作俑者却是区域高架源和秸秆燃烧。
北京2015年共发生46天次重度及严重污染,其中冬季22天、秋季13天、春季8天和夏季1天,分别占50.0%、29.5%、18.2%和2.3%。但大气中VOCs、NH3和元素碳(EC)浓度偏高,变化趋势不稳定,将成为进一步治理的挑战。
北京夏季大气O3污染治理面临极大的挑战,同时也为北京市大气污染全方位治理带来了机遇。若按现有力度措施,北京市2017年PM2.5浓度达到年均值60g/m3左右的目标难以实现,同时臭氧(O3)污染迅速抬头。卫星资料显示,20132015年,全国NO2和SO2垂直柱浓度年均值总体呈下降趋势,与地面监测数据分析结果一致,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呈现波动变化。最近3年,即20132015年,3类VOC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与北京大气O3总体上升趋势具有一致性。
建议进一步采取的措施减控调治规划宣传(1)结合冬季取暖燃烧过程管理,最大限度地消减冬季重霾污染天数。因此,建议北京大气污染的控制策略,应优先减排NOx,不能应其对O3暂时性的增加影响而放松对NOx的严格控制。2015年,北京大气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为203g/m3,较2014年、2013年的200g/m3、188g/m3分别上升1.5%和8.0%。例如,不能仅从近地面PM2.5的源解析结果判断北京周边高架工业源和生物质燃烧源对北京重霾形成的作用大小,其对整个区域大气边界层的影响和对大气污染物容量的降低作用一直在被低估,很可能影响到整个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控措施的制定和效果的评估,也有可能是北京力气下的很大,但收效不显著的重要原因。
目前多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区域的O3浓度水平均为VOCs所控制,要极大消减VOCs才能遏制不断增长的O3污染,同时要等比消减NOx排放,才能最终使空气O3浓度达标。(5)精细规划,科学评估。
解决的途径仍然是源头减排,减少O3前体物向大气中排放。北京大气O3问题更为严峻。
O3污染则不同,不但夏季超标天数多,而且浓度水平在京津冀乃至全国均处最高水平。O3全国城市大气O3问题日渐显现。比2013年45天次、13天次相比重污染减少了14天,但严重污染天数增加了2天。造成北京秋季重霾锁城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是风速减小。需要政府部门更加精细化的工作。氨中N同位素研究表明,北京在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气条件下,大气中NH3主要来自于周边农牧业排放的传输,而在重霾污染积累加强过程中,NH3的主要来源则为机动车尾气和工业燃煤脱硝过程中的氨逃逸。
(6)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保障环保工作者的权益。2015年,全国74个重点城市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在95203g/m3,平均为150g/m3,较2013年上升7.9%。
与2014年相比,2015年161个城市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上升了3.6%,日均值超标天数上升了0.8个百分点,超标城市增加了9个。重点排放源包括机动车、加油站、工业喷涂、石化产业、印刷和有机溶剂使用等。
北京周边区域高浓度的细颗粒物对北京重霾污染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但这一影响一直在被低估。双高污染的反季节出现,造成全市居民全年均生活在较差质量的空气环境中。
PM2.5据中科院站点长期观测,北京市近12年PM2.5的年平均值为92.7g/m3,2006年PM2.5年均值最高,达到110.7g/m3,此后PM2.5浓度逐年下降,平均每年下降3.36g/m3。北京的机动车排放污染最多,因此重度污染红色预警时停驶部分机动车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超标城市由2013年的17个升至2015年的28个,超标城市的比例达37.8%,升高14.8个百分点。20132015年,无论是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还是O3的8小时日最大浓度,北京均是京津冀区域内浓度水平最高的城市,分别较区域平均浓度水平高23%和16%,相应地,北京也是京津冀地区以O3为首要污染物污染天数和O3超标天数最多的城市,分别较区域平均天数高73%和102%。
而主观原因除了整个区域巨大的工业排放基数外,北京偏南区域秋收换播季节秸秆燃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全国大多数城市相比有所不同的是,北京不仅冬季PM2.5污染严重,而且秋季污染也十分严重,秋高气爽和金秋十月已经成为北京的回忆。
VOC中活性强的物质对O3产生有更强的作用,但活性低的物质可能直接导致PM2.5中有机碳(OC)浓度的增加,因此要全面源头减排。因此,现阶段在努力控制PM2.5使其达到2017年阶段性目标(60g/m3左右)的同时,要协同控制日渐增长的大气O3浓度。
北京大气PM2.5浓度呈现冬秋季节高,夏春季节低。2016年上半年,北京入夏以来O3污染高值频现,将北京市空气质量拖入了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338个)空气质量排名的后10名。
TVOCs呈波动缓慢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0.46ppbv,烷烃下降明显,但活性更强的芳香烃和烯烃呈上升趋势。与北京东南部接壤的河北廊坊PM2.5年均值也比北京高5%以上。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情况PM2.5,O3,VOCs,NOx,SO2,CO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全国城市PM2.5浓度呈下降趋势,预期能够实现国家规定的2017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坚持不懈地治理道路扬尘、建筑工地扬尘和工业粉尘,重点保护北京西北广大区域水源涵养地的植被,并杜绝任何污染企业进驻,是保障北京地区春季空气污染逐步改善的重要方面。
最近3年,即20132015年,全国74个城市PM2.5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PM2.5浓度分别下降了27.4%、20.9%、27.7%和27.7%。(2)优先控制?NOx?的同时,全面控制?VOCs?排放量。
2015年,北京以O3为首要污染物污染天数为56天,较2014年、2013年的50天和43天分别上升12%和30%。在治理PM2.5的同时,兼顾O3的治理,双管齐下,寻找突破口,循序渐进,科学综合治理,才可能最终有效控制空气污染。
不难想象,此时哪里的地面污染源排放越多,哪里的空气污染就会越加严重。北京市空气污染治理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工作扎实有效不反弹,但双高污染给北京空气污染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如何突破治理瓶颈实现绿色北京的梦想,是对政府部门领导、全市环保工作者和全市人民的考验。
留言0